有关系!只有我们国家发展了,政策对头了,就是暂时留在美国的同学也会回国的。”
郁平:“为了给这些学生回国工作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,李政道教授建议先建立十几个博士后流动站作试点。”
邓小平:“请你转告李政道教授:我完全同意他的建议。”
郁平:“李政道教授听说中国高能研究方向有可能改变以后,他建议搞电子对撞机。”
邓小平:“好啊!请他来中国进行科学论证,然后再付之实施。”
郁平:“他还建议:先在大陆搞两个小型的电子对撞机,在台湾搞一架同步辐射机。”
邓小平:“很好嘛!两岸的科学家先行一步搞合作,对促进祖国的统一大有好处嘛!”他吸了一口烟,“郁平,该讲讲你的私事了吧?”
郁平大方地:“我看还是不讲私事的好!否则会惹得我的老爸生气,你也做不了主。”
邓小平:“我一定能做主!”
郁平:“假如我要找一个台湾的科学家结婚呢?”
郁教授:“绝对不行!”
邓小平:“行!如果来北京结婚,我将为你们主婚。”
邓小平家的庭院
李秘书提着一个水桶,小心地给刚刚返青的花草浇水。
胡耀邦走进院落,高兴地:“李秘书,给花浇水哪!”
李秘书:“是啊!今年春来早,就得提前施肥、浇水啊!”
胡耀邦若有所思地:“说得好,今年是春来早啊!”
邓小平从屋内走到屋门:“很准时嘛!”
胡耀邦:“到你这里来,哪敢迟到啊!”
邓小平:“好!请进屋谈吧。”
邓小平家的容室
邓小平拿着一份材料:“我是赞同陈云同志的意见的:由于我们的经济工作没有从‘左’的指导思想下解放出来,近两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更加严重。”
胡耀邦:“陈云同志说,要像三年困难时期那样,至少要花一两年的时间进行调整。”
邓小平:“我看要用三年进行调整,这是个大方针、大政策,这就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。”
胡耀邦:“恐怕会有不小的阻力。”
邓小平:“所以要你这个秘书长准备一下,召开政治局会议,专门讨论一九七九年国民经济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问题。”他吸了一口烟,“告诉同志们:做这样一件大事,首先要有决心,东照顾,西照顾不行,决心很大才能干得成。”
胡耀邦:“是!”
邓小平:“农业改革遇到麻烦了吗?”
胡耀邦:“遇到大麻烦了!”他从皮包中取出一份清样,“我们的党报按一位主管农业同志的批示精神,决定刊登这封群众的来信,核心是批判包产到户的。”
邓小平接过清样稿看了看,坚定地:“告诉万里同志,农村改革势在必行,不要听了风就是雨。”
安徽肥西县山南公社
一辆吉普车飞驰在麦苗青、菜花黄的大地上。
万里坐在吉普车里望着有望丰收的大地,高兴地问:“你是公社书记,讲老实话,今年的收成怎么样?”
王书记:“一定会大丰收。”
万里:“这是为什么呢?”
王书记:“过去是给集体干,心不齐;现在是给自己干,人人都上心。”
万里:“你知道上边有人不让包产到户吗?”
王书记:“知道!”
万里:“你怕不怕?”
王书记:“有点怕!”
万里:“不要怕,在你们公社搞包产到户试点,我是点过’头的。换句话说,搞错了,不要你负责!”
农村生产队
生产队的男女老少社员鱼贯而人生产队的大院。
正房门口放着一张原木桌子,上边摆着一把陶器茶壶和两个茶杯。
万里坐在桌前,一边喝水一边和社员打招呼。
王书记大声说:“社员们,都请安静了!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省里的万书记来你们生产队视察!
男女老少社员笑着鼓掌。
万里站起身来,十分亲切地问:“社员同志们!你们这样干,有什么想法和意见,随便提,随便问,我是专门来听你们意见的!”
一个戴眼镜的青年:“万书记,上边可允许包产到户?”
万里:“我只能这样告诉你们:请放心大胆地干吧,省委支持你们!
“可是我们有点怕啊!”几个社员不约而同地说。
万里:“你们怕什么呢?”
“怕变!”社员众口一声地说。
万里坚定地说:“放心,不会变!”
一个年过六十的社员坦诚地说:“不变就好!说句心里话,包产到户,比‘大呼隆’好。只要我们再多干儿年,就有吃有喝了!”
万里:“那你们就多干几年嘛!”
第十四集01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